楔 子 ——
有一位农夫耕种了一辈子之后,觉得人生很没有意义,而有离开尘世到山中去修行的念头。
农夫有一把锄头,过去几十年来的生活都靠它,因此有很深的感情。当农夫要离家上山前,把这把锄头洗干净、上了油,并好好的包扎起来,放进贮藏室。
但是在山是修行时,农夫老是想念着那把锄头,因而常常下山来,再将锄头拿出来把玩。这样来回了六七次之后,农夫也深深感觉到锄头妨碍了自己的修行。
终于有一天,农夫下山来,从家里把锄头拿出来带到河边去。农夫高高的把锄头举起来,用力的丢到河里。当他听到“咚”的一声时,兴奋的高喊着“我胜利了”,连喊了好几声。
在这时,刚好国王率领着一群凯旋归来的战士从此经过,听到这位修行者的高呼胜利,国王好奇的停下来问修行者胜利何在。修行者对国王说明自己割舍不下锄头,妨碍修行的困扰。但是,当他把心里难以割舍的东西丢掉之后,突然觉得已经解脱。由于他战胜了心魔,因而高喊胜利。
国王听了之后,叹了一口气说:“我虽然能动用千军万马,但只是战胜了别人,我又何尝能战胜自己呢?和农夫相比,我怎能说自己是胜利者呢?”
启 发 ——
农夫从本业转而去修行,是自我角色的极大突破,但是在转换的过程中,因为对过去的角色与成就难以.忘怀,因而不断的缅怀过去,导致自己老是惦念着那把锄头,无法对目前新的角色完全投入。而进入忘我的境界。
直到农夫把锄头丢到河里时,他终于把过去的一切连根拔起。在将牵肠挂肚的事物抛弃之后,人终能自在而无所束缚了。
从国王的例子看来,我们也可以体会到,征服别人容易,要超越自己才是困难的挑战。
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心结要靠自己的毅力、信心去解开,当奋力一击挣脱过去的束缚之后,自己就能变成一个最富有,最知足的人了。事实上,只要能把身心的羁纬放下,潜能即能涌现,战胜自己也就不难了。
应 用 ——
每个人在做某件工作时,就该保持无我、忘我的态度,将自己充分的融人该角色当中,把自己原先的喜好、观念、预设立场皆完全放下,揣摸自己所将扮演的角色该如何表演,才能真正投入忘我的境地。
譬如像农夫虽已转为修行者,但心底却仍然脱不开农夫的心态,因此修行过程并不顺利。直到农夫把锄头丢掉之后,终于改变农夫的角色,而能完全认同自己的新角色,成为一位真正的修行者了。
把此一观念应用在工作上,我们初步入社会工作时,难免会因为角色的洲适不良而有挫折感;但若能运用毅力、自信去克服,就能达到自我管理、自我控制的目的。
而一个能自我管理,自我教育的人,才有资格去管理别人,教化别人。就像国王说的,征服别人容易,征服自己却难。一个善于自我管理的企业领导人,才能真正的去领导员工。所谓“制度”,即是“自制而后能度人”,可见制度是为了自我管理,而非管理别人。
同时,故事中也告诉我们:“战胜别人是英雄,战胜自己才是大丈夫。”每一个人都有许多值得珍视的过去成就,一个有智慧的人,应该把过去的成就丢下,正视目前的问题,寻求最好的解决之道,如此方可累积新的经验与成就。保持务实的态度,抛开过去的成果与习惯,是继续成长的先决条件。
|